中国清代官修的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四年(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在康熙时所撰《明史稿》的基础上撰成。从顺治二年(1645)开史馆起历时95年,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另有目录4卷。该书取材于《明实录》、《大明会典》、档册、邸报,以及文集、奏议、稗史、方志、传记等有关著述和材料,由于有著名史家万斯同等的整理和考订,该书体例严谨,叙事清晰,编排得当,文字简明,引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明史》体例多有不同于前代正史或其他史书者。建文、景泰两朝均列为本纪,不同于《明实录》的附录形式;《历志》中的图表,简便易明,为过去所未有;《艺文志》只记述明代著述,不同于前代正史中的《艺文志》;在表的部分,较前代诸史增加了《七卿表》;另专门立有《阉党》、《流贼》、《土司》等列传,突出记述了明代的主要社会问题,为了解明代宦官、明代农民起义和明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比较集中、系统的材料。《明史》的记事有些过于简略,立传的人物也不够完备,且多回护之处。现通行的《明史》版本是乾隆四年的武英殿原刊本,1974年中华书局又据以校勘、标点出版。
								
									最新章节 :  
									明史本紀
								
								更新时间 : 2019-04-05 15:35
							
							
						作品章节
- 1、本纪第一 太祖一 2、本纪第二 太祖二 3、本纪第三 太祖三
 - 4、本纪第四 恭闵帝 5、本纪第五 成祖一 6、本纪第六 成祖二
 - 7、本纪第七 成祖三 8、本纪第八 仁宗 9、本纪第九 宣宗
 - 10、本纪第十 英宗前纪 11、本纪第十一 景帝 12、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
 - 13、本纪第十三 宪宗一 14、本纪第十四 宪宗二 15、本纪第十五 孝宗
 - 16、本纪第十六 武宗 17、本纪第十七 世宗一 18、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
 - 19、本纪第十九 穆宗 20、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 21、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
 - 22、本纪第二十二 熹宗 23、本纪第二十三 庄烈帝一 24、本纪第二十四 庄烈帝二
 - 25、志第一 天文一 26、志第二 天文二 27、志第三 天文三
 - 28、志第四 五行一(水) 29、志第五 五行二(火 木) 30、志第六 五行三(金 土)
 - 31、志第七 历一 32、志第八 历二 33、志第九 历三
 - 34、志第十 历四 35、志第十一 历五 36、志第十二 历六
 - 37、志第十三 历七 38、志第十四 历八 39、志第十五 历九
 - 40、志第十六 地理一 41、志第十七 地理二 42、志第十八 地理三
 - 43、志第十九 地理四 44、志第二十 地理五 45、志第二十一 地理六
 - 46、志第二十二 地理七 47、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 48、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
 - 49、志第二十五 礼三(吉礼三) 50、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51、志第二十七 礼五(吉礼五)
 - 52、志第二十八 礼六(吉礼六) 53、志第二十九 礼七(嘉礼一) 54、志第三十 礼八(嘉礼二)
 - 55、志第三十一 礼九(嘉礼三) 56、志第三十二 礼十(嘉礼四 宾礼) 57、志第三十三 礼十一(军礼)
 - 58、志第三十四 礼十二(凶礼一) 59、志第三十五 礼十三(凶礼二) 60、志第三十六 礼十四(凶礼三)
 - 61、志第三十七 乐一 62、志第三十八 乐二 63、志第三十九 乐三
 - 64、志第四十 仪卫 65、志第四十一 舆服一 66、志第四十二 舆服二
 - 67、志第四十三 舆服三 68、志第四十四 舆服四 69、志第四十五 选举一
 - 70、志第四十六 选举二 71、志第四十七 选举三 72、志第四十八 职官一
 - 73、志第四十九 职官二 74、志第五十 职官三 75、志第五十一 职官四
 - 76、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77、志第五十三 食货一 78、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 79、志第五十五 食货三 80、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 81、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 82、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 83、志第五十九 河渠一 84、志第六十 河渠二
 - 85、志第六十一 河渠三 86、志第六十二 河渠四 87、志第六十三 河渠五
 - 88、志第六十四 河渠六 89、志第六十五 兵一 90、志第六十六 兵二卫所 班军
 - 91、志第六十七 兵三 92、志第六十八 兵四 93、志第六十九 刑法一
 - 94、志第七十 刑法二 95、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96、志第七十二 艺文一
 - 97、志第七十三 艺文二 98、志第七十四 艺文三 99、志第七十五 艺文四
 - 100、表第一 诸王世表一 101、表第二 诸王世表二 102、表第三 诸王世表三
 - 103、表第四 诸王世表四 104、表第五 诸王世表五 105、表第六 功臣世表一
 - 106、表第七 功臣世表二 107、表第八 功臣世表三 108、表第九 外戚恩泽侯表
 - 109、表第十 宰辅年表一 110、表第十一 宰辅年表二 111、表第十二 七卿年表一
 - 112、表第十三 七卿年表二 113、列传第一 后妃 114、列传第二 后妃二
 - 115、列传第三 116、列传第四 诸王 117、列传第五 诸王二
 - 118、列传第六 诸王三 119、列传第七 诸王四 120、列传第八 诸王五
 - 121、列传第九 122、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 123、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
 - 124、列传第十二 125、列传第十三 徐达 常遇春 126、列传第十四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 127、列传第十五 李善长 汪广洋 128、列传第十六 刘基(子琏璟) 宋濂 129、列传第十七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 130、列传第十八 131、列传第十九 132、列传第二十
 - 133、列传第二十一 134、列传第二十二 135、列传第二十三
 - 136、列传第二十四 137、列传第二十五 138、列传第二十六
 - 139、列传第二十七 140、列传第二十八 141、列传第二十九
 - 142、列传第三十 143、列传第三十一 144、列传第三十二 盛庸 平安 何福
 - 145、列传第三十三 146、列传第三十四 147、列传第三十五
 - 148、列传第三十六 149、列传第三十七 150、列传第三十八
 - 151、列传第三十九 152、列传第四十 153、列传第四十一
 - 154、列传第四十二 155、列传第四十三 156、列传第四十四
 - 157、列传第四十五 158、列传第四十六 159、列传第四十七
 - 160、列传第四十八 161、列传第四十九 162、列传第五十
 - 163、列传第五十一 164、列传第五十二 165、列传第五十三
 - 166、列传第五十四 167、列传第五十五 168、列传第五十六
 - 169、列传第五十七 170、列传第五十八 171、列传第五十九
 - 172、列传第六十 173、列传第六十一 174、列传第六十二
 - 175、列传第六十三 176、列传第六十四 177、列传第六十五
 - 178、列传第六十六 179、列传第六十七 180、列传第六十八
 - 181、列传第六十九 182、列传第七十 183、列传第七十一
 - 184、列传第七十二 185、列传第七十三 186、列传第七十四
 - 187、列传第七十五 188、列传第七十六 189、列传第七十七
 - 190、列传第七十八 191、列传第七十九 192、列传第八十
 - 193、列传第八十一 194、列传第八十二 195、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冀元亨)
 - 196、列传第八十四 张璁(胡鐸) 桂萼 197、列传第八十五 198、列传第八十六
 - 199、列传第八十七 200、列传第八十八 201、列传第八十九
 - 202、列传第九十 203、列传第九十一 204、列传第九十二
 - 205、列传第九十三 206、列传第九十四 207、列传第九十五
 - 208、列传第九十六 209、列传第九十七 210、列传第九十八
 - 211、列传第九十九 212、列传第一百 213、列传第一百一
 - 214、列传第一百二 215、列传第一百三 216、列传第一百四
 - 217、列传第一百五 218、列传第一百六 219、列传第一百七
 - 220、列传第一百八 221、列传第一百九 222、列传第一百十
 - 223、列传第一百十一 224、列传第一百十二 225、列传第一百十三
 - 226、列传第一百十四 海瑞(何以尚) 丘 227、列传第一百十五 228、列传第一百十六
 - 229、列传第一百十七 230、列传第一百十八 231、列传第一百十九
 - 232、列传第一百二十 233、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234、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 235、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236、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237、列传一百二十六
 - 238、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239、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240、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 241、列传第一百三十 242、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243、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 244、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245、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246、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 247、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248、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249、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孙承宗(子鉁等
 - 250、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251、列传第一百四十 杨嗣昌 吴甡 252、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 253、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254、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255、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 256、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257、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258、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 259、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260、列传一百四十九 261、列传第一百五十
 - 262、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263、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264、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 265、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266、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267、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曹文诏(弟文耀
 - 268、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269、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270、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 271、列传第一百六十 272、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273、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 274、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275、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276、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 277、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278、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279、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何腾蛟(章旷
 - 280、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循吏 281、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 282、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 283、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284、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285、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
 - 286、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三 287、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文苑四 288、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忠义一
 - 289、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 290、列传第一百七十九 忠义三 291、列传第一百八十 忠义四
 - 292、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忠义五 293、列传第一百八十二 忠义六 294、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忠义七
 - 295、列传第一百八十四 孝义 296、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孝义二 297、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隐逸
 - 298、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 299、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300、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列女一
 - 301、列传第一百九十 列女二 302、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列女三 303、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 304、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 305、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佞幸 306、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 307、列传第一百九十七 流贼 308、列传第一百九十八 土司 309、列传第一百九十九 四川土司
 - 310、列传第二百 四川土司二 311、列传第二百一 云南土司 312、列传第二百二 云南土司二
 - 313、列传第二百三 云南土司三 314、列传第二百四 贵州土司 315、列传第二百五 广西土司
 - 316、列传第二百六 广西土司二 317、列传第二百七 广西土司三 318、列传第二百八 外国一
 - 319、列传第二百九 外国二 320、列传第二百十 外国三 321、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
 - 322、列传第二百十二 外国五 323、列传第二百十三 外国六 324、列传第二百十四 外国七
 - 325、列传第二百十五 外国八鞑靼 326、列传第二百十六 外国九瓦剌 朵颜 327、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
 - 328、列传第二百十八 西域二西番诸卫( 329、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三 330、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 331、附录:张廷玉上明史表 332、明史本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