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年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1918──中華民國七年戊午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20816 2019-04-06 13:14

  1﹐1(一一,一九)

  (1)雲南督軍唐繼堯電數段祺瑞罪,並質詢馮國璋。

  (2)英向日本提議,英日美共同出兵海參崴,以日軍為主力。1﹐2(一一,二0)

  (1)廣東督軍莫榮新捕殺大元帥府衛隊官兵六十餘人(上月曾槍殺孫中山所委派之招兵委員多人)。

  (2)湖北旅長張聯陞脫離黎天才,自樊城走老河口。(3)河南淅川兵變,與襄陽之獨立軍合。

  1﹐3(一一,二一)

  (1)孫大元帥命豫章(艦長吳志馨)、同安(艦長溫樹德)軍艦砲擊廣州督軍署(原擬策動海軍及粵軍滇軍驅逐廣東督軍莫榮新,未獲程璧光同意,粵滇軍觀望,莫榮新亦未還擊,翌日由各方調停,和平解決)

  。

  (2)軍政府派滇軍第四師長方聲濤攻福建,與臧致平部戰於詔安。

  (3)黑龍江境內中東鐵路各站譁變俄兵被遣送出境。

  1﹐4(一一,二二)

  (1)李純、王占元、陳光遠通電主解散臨時參議院。

  (2)安徽督軍倪嗣沖、四省剿匪司令張敬堯等電請武力解決湘事。

  (3)王天縱在河南汝州稱河南靖國軍總司令,與湖北之黎天才、石星川、陝西之郭堅聯絡。(4)北京通緝浙江之蔣尊簋、周鳳岐等。

  (5)派交通次長葉恭綽暫代部務。(6)吉林省人民反對履行去年10﹐12交通部與日人所訂之吉長鐵路合同。

  1﹐5(一一,二三)

  (1)段系督軍再會於天津,請下討伐令。

  (2)招商局【普濟】輪船在吳淞口被撞沈,溺斃乘客二百餘人。

  (3)修改現行進口稅則委員會在上海開會(中國代表為曾述棨、李景銘、賴發洛,此會本應於一九一二開)。1﹐6(一一,二四)(1)北京財政總長王克敏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訂立第二次善後借款第二次墊款合同,款額一千萬日元,整頓中國銀行紙幣,以鹽稅擔保(西原借款之一)。

  (2)孫大元帥任命林祖密(林朝棟之子)為閩南軍司令。

  (3)綏遠五原、薩拉齊及包頭發生時疫。

  1﹐7(一一,二五)北京財政部向日商三井洋行訂立印刷局借款日金三百萬元,以財政部印刷局作抵。

  1﹐8(一一,二六)

  (1)美總統威爾遜宣布對於將來歐洲和會之十四項主張(外交公開,海洋自由,民族自決等)。

  (2)財政部停付俄國庚子賠款,暫行存儲。

  (3)西南各省聯合會議在廣州舉行開會式。

  1﹐9(一一,二七)(1)唐繼堯電質馮國璋何以擅令曹錕、張懷芝出兵及以劉存厚、龍濟光擾亂川粵。

  (2)熊克武就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

  (3)孫大元帥招待各界人士,說明1﹐3砲擊廣州督軍署事件真相。

  (4)陸榮廷電程璧光等,請速組織護法各省聯合會議。

  (5)龍濟光軍佔領廣東廉江。(6)湖南第三旅陳嘉祐部第五團譁變(受前任師長陳復初運\動),為程潛繳械。(7)俄使庫達攝夫抗議中國停付庚子賠款。

  (8)定綏遠之五原、薩拉齊等處為防疫施行區域。

  1﹐10(一一,二八)北京陸軍部參謀\部電令第一路總司令曹錕、湖北督軍王占元、河南督軍趙倜進攻荊州襄陽之靖國軍(馮國璋對主戰派之讓步)。

  1﹐11(一一,二九)

  (1)江蘇督軍李純以受主戰派軍人攻擊,電請辭職。(2)革命黨人蔡濟民(軍政府所委之鄂軍總司令)襲據湖北武穴、黃梅(時陽新、大冶、鄂城、廣濟亦有騷動)。

  (3)荊襄外僑組織義勇隊,宣言自保。

  1﹐12(一一,三0)

  (1)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廣州誓師援閩(原名征閩軍,從林森議,改稱援閩軍)。

  (2)北京陸軍部與日本訂軍械借款條約(價值四千萬元,由日商三井、高田、大倉三洋行承辦。按此係照段祺瑞前購日本軍械之欠款作為借款)。

  (3)馮國璋宣布俟臨時參議院通過國會組織法修正案,即進行國會選舉。

  (4)俄舊黨之政府在西伯利亞鄂穆斯克成立。

  1﹐14(一二,二)

  (1)唐繼堯、程璧光、譚浩明、莫榮新、劉顯世、李烈鈞、程潛、黎天才、陳炯明、石星川、熊克武通電堅主恢復舊國會,不滿北方之停戰狀況。(2)長江上游總司令吳光新及湖北督軍王占元部(第十八師王懋賞,第三混成旅盧金山)進攻荊州,第三師吳佩孚、南陽鎮守使吳慶桐進攻襄陽。

  (3)第十六混成旅長馮玉祥自浦口通電,和戰聽命中央(時陸建章在南京,謀\扶馮主和)。

  1﹐15(一二,三)(1)西南護法各省聯合會議在廣州成立,以擁護約法,保障國會,征討禍首,戡定內亂,以鞏固統一之根基,促進憲法之成立為宗旨,並以為護法各省最高政務執行機關(對抗孫中山之軍政府)。(2)孫大元帥餞援閩粵軍將領陳炯明等。

  1﹐16(一二,四)

  (1)南軍譚浩明、程潛、趙恆惕分路進向岳州(因北軍已向荊襄進攻)。

  (2)曹錕、張懷芝、張作霖、倪嗣沖、閻錫山等通電堅主對南方下討伐令(不滿1﹐10對荊襄之局部討伐)。

  1﹐17(一二,五)

  (1)英美商船及砲船在湖北及岳州附近被陸上砲擊,英美公使向外交部抗議。(2)十四國中國關稅修訂會議在上海舉行。

  1﹐18(一二,六)

  (1)俄新政府(廣義派)函中國公使劉鏡人,否認駐華俄使庫達攝夫,要求中俄共同清理中東鐵路問題。

  (2)俄外部通知中國使館,派該部遠東股長伏時涅新斯基為駐華代表。

  (3)北京內務部與英法日俄銀行團訂立防疫借款七十二萬佛郎,以鹽稅餘款為擔保。

  (4)龍濟光佔領廣東化州,高雷鎮守使隆世儲戰死。

  (5)陳炯明通電出師援閩。

  1﹐19(一二,七)

  (1)奉天督軍張作霖電請對南方下討伐令。

  (2)巴西新公使卜藍道呈遞國書。

  (3)俄外部遠東股長伏時涅新斯基與中國使館秘書李世中晤談,謂俄將撤銷在華領事裁判權,交還租界,請中國勿支持霍爾瓦特,另組中俄混合委員會商討解決中東鐵路辦法。

  1﹐20(一二,八)

  (1)日本政友會、憲政會、國民會發表宣言,指責政府對華外交(干涉中國內政,助成內亂,招致人民怨恨。按三黨黨魁為原敬、加藤高明、犬養毅)。(2)孫大元帥任李烈鈞為總參謀\長。

  (3)孫大元帥連日宴滇軍及海軍將領(為砲擊督署事)。

  1﹐21(一二,九)

  (1)四川熊克武會同滇軍顧品珍、黔軍王文華、袁祖銘,連佔榮昌、隆昌、富順、遂寧等縣,進向成都。

  (2)北軍吳光新敗湖北靖國軍石星川佔沙市。(3)孫中山分函日人頭山滿、菊池寬、萱野長知等,盼贊助中國護法,勿再援段。

  1﹐22(一二,一0)

  (1)北軍吳光新部佔荊州,靖國軍石星川及團長容景芳、營長夏斗寅走湘西。

  (2)徐樹錚電告張作霖、倪嗣沖、閻錫山等謂馮國璋、王士珍與西南密議,實施南北劃分之策,何日實行,一聽日本消息。

  (3)外交部電東北、新疆、外蒙地方當局,嚴防俄過激黨(廣義派)遣人來華宣傳。

  1﹐23(一二,一一)

  (1)中國俄使館秘書李世中再與伏時涅新斯基會談,並晤外次波里瓦諾甫,談哈爾濱、中東路、外蒙古等問題。

  (2)北京任命劉存厚兼陸軍第二十一師師長。

  1﹐24(一二,一二)

  (1)馮國璋訪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亦到,商對南和議(以舊法召開新國會,以西南人物督湘,復以陸榮廷為兩廣巡閱使並兼粵督,滇黔軍留駐四川,段祺瑞力持不可)。(2)馮國璋宣布定於1﹐26親往各處檢閱軍隊。

  (3)徐樹錚電告張作霖、倪嗣沖,謂馮國璋親出另有詭謀\。(4)哈爾濱英領事建議改哈爾濱為公共商埠,以杜日人對中東鐵路之覬覦。

  (5)湖北靖國聯軍總司令黎天才及劉公、王天縱戰敗,自襄陽西走(上月黎部旅長張聯陞、團長趙榮華已叛離)。

  1﹐25(一二,一三)(1)北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旅長張學顏、南陽鎮守使吳慶桐佔襄陽(北京以張聯陞任襄陽鎮守使)

  。

  (2)陝西陸軍第一混成旅第三團營長張養誠\(義安)、董威(振五)在三原舉兵,討陳樹藩,號靖國軍(尋第三團團長胡景翼,及駐渭南蒲城之第一團團長曹世英均加入,胡、曹稱總司令。又漢中之第二十二混成旅長管金聚亦有聯絡)。

  (3)北京財政部呈准指定延期交付協約各國之庚子賠款,發行【民國七年發交國家銀行短期公債】定額四千八百萬元,全數發交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由其自行經募,以歸還兩行墊欠各款(約八千萬元)。

  1﹐26(一二,一四)馮國璋出北京,當晚抵天津,與直隸督軍曹錕晤談,並檢閱軍隊(擬往南京依江蘇督軍李純,以抗段祺瑞)。

  1﹐27(一二,一五)

  (1)馮國璋自天津過濟南南下,山東督軍張懷芝隨行。

  (2)譚浩明、程潛、趙恆惕之湘粵桂聯軍佔岳州,北軍總司令兼第二師師長王金鏡等退臨湘。

  (3)曾毓雋在奉天晤張作霖,本日返抵北京(曾係奉段祺瑞徐樹錚命於1﹐25到奉天,說張作霖派兵入關)。徐樹錚即電張,告以日本軍械到達秦皇島日期,盼楊宇霆早日來京接洽。

  (4)桂軍林虎敗龍濟光部,奪回恩平。

  1﹐28(一二,一六)(1)馮國璋至蚌埠為安徽督軍倪嗣沖所阻。

  (2)護法聯合會推唐繼堯、程璧光、陸榮廷為軍事總代表,岑春烜為議和總代表,伍廷芳為外交總代表,唐紹儀為財政總代表。(3)李純再電主南北調和。

  (4)湘桂軍前敵將領程潛、韋榮昌、陸裕光、趙恆惕、劉建藩等通電收兵,不出湘境。

  (5)開復馮德麟陸軍中將原官(馮國璋擬以馮德麟牽制張作霖)。

  1﹐29(一二,一七)

  (1)馮國璋自蚌埠回北京。

  (2)梁士詒自日本回抵香港。

  (3)湘軍劉建藩部入鄂境,敗安武軍於通城通山崇陽。

  (4)陳炯明率粵軍自廣州抵汕頭。

  1﹐30(一二,一八)(1)馮國璋令北軍總司令曹錕、張懷芝、張敬堯進兵湘鄂,並特派曹錕為兩湖宣撫使,張敬堯為攻(援)岳前敵總司令,褫奪湖北襄陽鎮守使陸軍第九師師長黎天才、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石星川官職。

  (2)蘇魯豫皖四省剿匪總司令第七師長張敬堯通電攻詆李純、王占元主和,兼及馮國璋。

  (3)譚浩明、程潛分電李純,已令前方停止進攻,不入鄂境(

  另有電向王占元作同樣表示)。

  (4)特任曹銳署直隸省長。

  1﹐31(一二,一九)

  (1)李純電孫中山等調停南北時局,主停止戰事(2﹐9岑春烜、譚延闓,2﹐11陸榮廷通電贊同)。(2)陸榮廷電稱岳州戰端由荊襄起釁,不礙和局,已囑譚浩明勿再動作。

  (3)湘桂軍佔湖北蒲圻(2﹐2後撤)。

  (4)馮國璋派殷鴻壽為前敵各軍總執法處處長。2﹐1(一二,二0)

  (1)令各省保護外人生命財產(因擊傷英美輪艦事)。

  (2)徐樹錚電皖系督軍,奉軍即將入關,強請罷免李純,再進而去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均贊許。(3)陝西北路東路靖國軍張養誠\等佔臨潼。

  (4)中東鐵路督辦公所成立。

  (5)江蘇省鳳凰山鐵礦籌備處成立。

  (6)中華匯業銀行開業(中日合辦,陸宗輿為總理)。

  (7)討龍軍林虎、魏邦平克陽江。

  2﹐2(一二,二一)

  (1)程璧光、唐紹儀、伍廷芳邀孫大元帥及莫榮新會商改組軍政府辦法。

  (2)陝西郭堅在鳳翔獨立,稱陝西西南路護法軍總司令。

  (3)王占元將蘇贛鄂聯合條件密告徐樹錚,聲明決不阻北軍通過漢口。

  (4)任命陳遐齡為川邊鎮守使。(5)馮國璋通電否認主和密令。

  2﹐3(一二,二二)駐俄公使劉鏡人宣示中國對於中東鐵路之立場。

  2﹐4(一二,二三)從曹錕等呈請,取消洪憲帝制犯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通緝令。

  2﹐5(一二,二四)

  (1)馮國璋布告對南用兵停戰經過,及此次戰事再開之不得已,並自責。

  (2)馮國璋命將廣西督軍譚浩明褫奪官職及勳位勳章,江西督軍陳光遠不進援湖南,褫去上將銜陸軍中將,前湖南督軍傅良佐交軍法會審,省長周肇祥交懲戒委員會懲戒,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第二十師長范國璋褫奪軍官勳章勳位,總司令王金鏡褫奪勳位勳章撤銷上將銜總司令。

  (3)任命吳佩孚署理陸軍第三師師長。(4)徐樹錚電閻錫山,續商由奉軍截留新購軍械事(2﹐1已電商,以其中有閻氏之械)。

  (5)馮國璋特赦陳錦\濤三年有期徒刑。

  (6)日本參謀\次長田中義一與中國公使章宗祥商共同防俄事。

  2﹐6(一二,二五)(1)李純通電聲明對和戰問題毫無成見。

  (2)黑龍江省設置中東鐵路臨時警備司令,派張煥相兼任。2﹐7(一二,二六)

  (1)岑春烜、譚延闓自上海通電主和。(2)北軍第一路司令曹錕自天津赴湖北。(3)京漢鐵路兵車在湖北花園因橋斷遇險。2﹐8(一二,二七)

  (1)張作霖電責李純首倡調和。

  (2)廣東警備軍統領魏邦平等謀\推程璧光為廣東督軍,莫榮新改任討龍軍總司令。

  2﹐9(一二,二八)(1)外交部函國務院,對俄新舊兩黨不可有所偏袒。(2)陝西西路靖國軍張養誠\、董威會同東路曹世英、高峻攻西安(東路為陳樹藩所敗)。

  2﹐10(一二,二九)

  (1)李純電詆張作霖對南主戰。

  (2)孫中山電覆李純,盼一切依法解決。

  (3)孫中山函孫洪伊,請鼎力進行長江方面之事。

  (4)江西督軍陳光遠電請辭職,並主南北調和。

  2﹐11(一,一)(1)美總統威爾遜再向國會發表其將來和議原則。

  (2)任命王懷慶幫辦直隸軍務,王占元暫兼第二師師長(王金鏡免職)。

  (3)陸榮廷電主南北和平。

  (4)任命夏詒霆為駐巴西公使,兼秘魯公使。

  (5)黑龍江望奎設治局改為望奎縣。

  2﹐12(一,二)

  (1)交通總長曹汝霖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訂立四鄭鐵路短期借款合同日幣二百六十萬元(西原借款之一)。

  (2)王士珍電覆譚延闓,促請回湘(2﹐13譚覆允)。

  (3)北軍攻岳總司令第七師師長張敬堯由徐州赴漢口。

  2﹐13(一,三)閩粵桂蘇浙鄂贛等省地震(以泉州潮州為最烈)。

  2﹐14(一,四)

  (1)北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在湖北武穴電請罷兵,指馮國璋之討伐令係出於脅迫(陸建章所策動,馮原奉令援閩,本月初改令援鄂)。

  (2)以俄亂蔓延,外交部令庫倫都護陳毅,如外蒙請求派兵,當力為籌劃。

  2﹐15(一,五)

  (1)新疆喀什噶爾沿邊回民受俄國新黨煽惑蠢動。(2)清季名御史江春霖卒於福建蒲田,年六十四歲。

  2﹐16(一,六)四川督軍劉存厚、省長張瀾因熊克武及滇黔軍之壓迫,宣言與西南各省一致。

  2﹐17(一,七)公布修正國會組織法及選舉法(臨時參議院議決,參議員由274人減為168人,眾議員由596人減為406人)。

  2﹐18(一,八)

  (1)四川師旅長劉湘、陳能芳、劉成勳等推熊克武為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劉湘屬第一師徐孝剛,徐在瀘州被困辭職,熊克武委劉為第二師長)。

  (2)馮玉祥自湖北武穴再發主和電,並扣留招商局輪船(謠傳馮將奪取安慶)。

  (3)令內務部籌備國會選舉事宜。

  (4)俄新黨佔領赤塔(齊都)。

  2﹐19(一,九)

  (1)國務總理王士珍辭職。(2)日公使林權助提議中日共同出兵西伯利亞防敵(中國同意)。

  2﹐20(一,一0)

  (1)特任內務總長錢能訓兼代國務總理(王士珍請假)。(2)四川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之前敵總指揮呂超及滇黔軍攻佔成都,四川督軍劉存厚省長張瀾北退(川南滇軍趙又新等亦再佔瀘州敘府)。

  2﹐21(一,一一)

  (1)特派張懷芝為湘贛檢閱使。

  (2)孫中山函勸湖南督軍張敬堯協同護法。

  (3)北京海軍部與日商三井洋行訂立無線電臺借款合同,款額五十三萬六千二百鎊(雙橋無線電臺借款,西原借款之一)。

  (4)庫倫都護陳毅電請派兵屯駐烏得滂江,以備援護外蒙。2﹐22(一,一二)

  (1)奉軍第二十七師張景惠旅入關,抵灤州,張作霖之參謀\長楊宇霆及徐樹錚同到秦皇島,即將北京購自日本之步槍二萬七千枝截留(即1917﹐11﹐15中日軍械借款應付者。山西閻錫山部份放行,另以三千枝分給直隸、福建,餘均用以裝備奉軍)。

  (2)孫大元帥通電說明時局主張,贊同李純和平救國之議。(3)陝西靖國軍曹世英、胡景翼等與劉鎮華之鎮嵩軍(自豫西來援陳樹藩)戰於臨潼蒲城,不利(圍攻西安之張養誠\等亦西退)。

  2﹐23(一,一三)(1)日外相本野與中國公使章宗祥商共同防敵(俄),主不分畛域。

  (2)新疆呼圖壁縣左改升縣缺。

  2﹐24(一,一四)(1)徐樹錚電約香港梁士詒到奉天商大局。

  (2)湘贛檢閱使張懷芝由津浦路赴南昌。

  (3)龍濟光部再陷廣東陽江,敗林虎部。(4)任命馮耿光為中國銀行總裁(代王克敏,副總裁仍為張嘉璈)。

  2﹐25(一,一五)

  (1)徐樹錚自秦皇島到瀋陽晤張作霖。

  (2)北京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職,交曹錕查明核辦(3﹐1馮部全體官兵電請收回成命,如不獲准,願與同去,李純曾質問免職理由,曹錕復代請留任,所部開湖南)。

  (3)公布督辦參戰事務處組織令。

  (4)李根源就任駐粵滇軍總司令(統朱培德、楊益謙等部)。

  2﹐26(一,一六)

  (1)廣州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璧光被刺殞命(桂系莫榮新主使,由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代行程職權)。

  (2)段祺瑞電請張作霖交還所扣留之軍械。

  (3)日本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向章宗祥提出共同防敵辦法。

  (4)北京派劉承恩為陝西宣慰使。

  (5)駐俄公使劉鏡人離俄京東返。

  (6)香港跑馬場大火,觀客傷斃千餘人。

  2﹐27(一,一七)

  (1)張作霖電覆段祺瑞,拒絕交還所扣軍械。(2)孫大元帥任命呂超為成都衛戍司令,暫代四川督軍(唐繼堯另任命熊克武為督軍兼省長)。

  (3)改編第九師(黎天才部)為第十七、十八兩混成旅,以張聯陞、趙榮華分任旅長。

  2﹐28(一,一八)從曹錕等呈請,開釋復辟罪犯雷震春、張鎮芳,發交曹錕軍前,隨營效力。

  3﹐1(一,一九)

  (1)段祺瑞之督辦參戰事務處成立,靳雲鵬任參謀\處長,張志潭任機要處長,羅開榜任軍備處長,陳籙任外交處長,各部總長為參贊,次長為參議。(2)暨南學校成立於南京。3﹐2(一,二0)

  (1)國務院電駐日公使章宗祥,關於中日共同防敵,由兩國軍事當局委員規劃。

  (2)任命馬玉仁為淮陽鎮守使,張仁奎為通海鎮守使(均徐寶山舊部)。

  3﹐3(一,二一)

  (1)譚延闓自上海到南京,與李純商湖南問題(譚主南軍退出岳州,北軍不進駐,未獲結果)。

  (2)俄德訂立和約(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

  3﹐4(一,二二)

  (1)孫中山函勉馮玉祥,盼恢復國會。(2)福建靖國軍佔領樂縣。

  (3)上海時事新報之【學燈】副刊出版(十四年十一月停刊)。

  3﹐5(一,二三)

  (1)廣州國會電巴黎各國代表,請將二十一條及段祺瑞與日本所訂一切密約協定宣布廢止。(2)張作霖通電,擁護中央,戡平內亂。

  3﹐6(一,二四)

  (1)財政總長王克敏奉馮國璋命到蚌埠,托倪嗣沖轉詢張作霖意見。

  (2)奉軍大隊(四旅)陸續開拔入關(由北京中南銀行胡筆江撥款二十萬元)。

  (3)黑龍江添編第十九混成旅,由督軍鮑貴卿兼任旅長。

  (4)第七師張敬堯部抵鄂南汀泗橋長岳鐵路兵車相撞。

  3﹐7(一,二五)(1)張作霖電倪嗣沖,對政局只求得一完全鞏固之責任政府,盼速行辦定,徐樹錚亦稱,但選任一堅強有力之責任總理,糾紛不難片言而解。

  (2)馮國璋電各省督軍省長等,說明危殆情形,及求去之意,請籌商辦法。

  (3)奉軍開抵北京附近之廊坊及天津附近之獨流。

  (4)曹錕、張懷芝分電張作霖,歡迎奉軍入關。

  (5)段祺瑞派之王揖唐、王印川、光雲錦\、劉恩格、田應璜等組織安福俱樂部(中和俱樂部之變身,實際控制者為徐樹錚,給以財政支持者為曹汝霖)。

  (6)李烈鈞任廣東討龍聯軍前敵總指揮。

  (7)吉林派兵赴滿州里,防俄兵騷擾。

  3﹐8(一,二六)

  (1)國務總理王士珍出京赴津。

  (2)吳鼎昌到奉天商擁段祺瑞組閣事。

  (3)張作霖電馮國璋勿懷退志,請組織完全內閣。

  (4)孫大元帥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楊庶堪為省長,楊未到任前由黃復生代理(熊楊均為四川省議會推舉,熊不就,仍以總司令名義統軍民兩政)。(5)日本內閣決定中日軍事協定訂立計劃。

  (6)美國鐵路工程師二人在河南舞陽葉縣附近為匪擄去,美使向外交部交涉(3﹐25出險)。3﹐9(一,二七)

  (1)孫大元帥以北軍將進攻岳州,和平絕望,電勉各軍一致進討。

  (2)俄國新舊兩黨在阿穆爾激戰。3﹐10(一,二八)

  (1)北京政府因庫倫政府之請,令察哈爾、綏遠派兵進駐內蒙交界之烏得滂江,防俄國過激黨。

  (2)北軍進攻湘鄂間之羊樓司,與湘軍程潛部接觸。

  3﹐11(一,二九)

  (1)張作霖函電主由段祺瑞組閣。

  (2)阿穆爾舊黨敗走黑河,被解除武裝。

  3﹐12(一,三0)

  (1)張作霖以徐樹錚為奉軍副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

  (2)安徽含山討倪(倪嗣沖)軍,佔領縣城。

  3﹐13(二,一)(1)藏番進犯川邊昌都、察雅各縣。

  (2)陝西靖國軍張養誠\(義安)為陳樹藩及劉鎮華之鎮嵩軍所敗,陣亡於鄠縣。(3)龍濟光軍再陷廣東恩平。3﹐14(二,二)日使林權助自日本到奉天,晤張作霖、徐樹錚,表示對華政策及扶持段派宗旨始終不變。3﹐15(二,三)

  (1)奉軍司令部設於天津附近之軍糧城。

  (2)張作霖電馮國璋,要求以段祺瑞組閣(皖系各督軍應之。時盛傳張作霖將督直隸,倪嗣沖督蘇,張懷芝督贛,曹錕督鄂,張敬堯督湘)。

  (3)馮國璋訪段祺瑞,告以皖、豫、浙三督來電,盼其再出。(4)南軍克湖北監利。(5)蔣中正在汕頭就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

  (6)取消洪憲帝制及復辟犯楊度、康有為等通緝令。

  (7)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派騎兵一營進駐烏得。

  (8)瞿鴻禨卒於上海,年六十九。

  3﹐16(二,四)

  (1)北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敗湘軍程潛部趙恆惕、劉建藩,佔領羊樓司。

  (2)徐樹錚自奉天抵軍糧城。

  (3)廣東討龍第三軍劉志陸部克恩平。

  (4)派陸宗輿為龍關鐵礦公司督辦。

  (5)新任法國駐華公使柏卜呈遞國書(一作4﹐26)。3﹐17(二,五)

  (1)馮國璋訪徐世昌,商段祺瑞組閣事(靳雲鵬、段芝貴等勸段避嫌)。

  (2)倪嗣沖電徐樹錚,暫勿免李純職(曹錕、張懷芝均代李疏通)。

  (3)奉軍郭瀛州旅自天津開抵韓莊。

  (4)徐樹錚晤天津日軍司令石光(石光對此次奉軍行動有煩言)。

  3﹐18(二,六)

  (1)曹錕、吳佩孚及第二艦隊司令杜錫珪攻佔岳州(桂軍不戰)。張敬堯進向平江。

  (2)徐樹錚電張作霖,主段祺瑞再出,另電倪嗣沖,商處置李純事(擬俟段祺瑞組閣後去李)。

  (3)徐樹錚檢閱獨流靜海奉軍(翌日檢閱廊坊奉軍)。(4)准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留任,交由曹錕節制調遣。

  (5)廣州國會議員議決定期開正式會議。

  3﹐19(二,七)

  (1)日公使林權助提出中日共同出兵西伯利亞條件。

  (2)黑龍江中東鐵路警備司令張煥相與俄新黨協議,俄軍不犯華境,華軍不助謝米諾夫。

  (3)曹錕(直)、張作霖(奉)、倪嗣沖(皖)、王占元(鄂)、楊善德(浙)、盧永祥(滬)、李厚基(閩)、閻錫山(晉)、陳樹藩(陝)、張懷芝(魯)、趙倜(豫)、鮑貴卿(黑)、張廣建(甘)、姜桂題(熱)、田中玉(察)、蔡成勳(綏)等十五省聯電請段祺瑞組閣(徐世昌即命田文烈勸告馮國璋,非段出恐兵變)。

  (4)徐樹錚電曹錕、王占元,盼向李純切實開布疏解,消釋嫌怨(李純反對段祺瑞復出,徐因托曹、王勸解)。(5)徐樹錚電賀吳佩孚攻克岳州。

  (6)孫大元帥電促唐繼堯就元帥職,並進兵陝西。

  3﹐20(二,八)(1)日公使林權助訪徐世昌,勸段祺瑞毅然再出。

  (2)馮國璋電倪嗣沖,謂段祺瑞不允出任總理。

  (3)徐樹錚電李純解釋誤會,奉軍進駐韓莊,在壯剿匪聲勢。3﹐21(二,九)

  (1)日公使林權助約晤王邦隆,勸段祺瑞獨斷獨行,又晤段祺瑞,切勸復出(即由曾雲霈轉徐世昌、段祺瑞,徐命田文烈往見馮國璋,馮云俟長沙攻下再議)。

  (2)徐樹錚分電曹錕、張作霖等,請再電促段祺瑞組閣(馮國璋擬再待湘戰演變)。(3)徐樹錚電請陳光遠與張懷芝出兵萍鄉醴陵,夾攻長沙。

  (4)李純以奉軍許蘭洲旅將由津浦路南下,派兵一旅開赴徐州。

  (5)嘉獎攻克岳州之曹錕、張敬堯、杜錫珪。

  (6)奉天軍隊由津浦路開赴湘鄂。

  3﹐22(二,一0)

  (1)滬寧交通阻斷,徐樹錚分電倪嗣沖、楊善德、盧永祥嚴備。

  (2)皖鄂交界不靖,英山失守。

  3﹐23(二,一一)

  (1)復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是日由內閣閣員先將命令辦好,送請馮國璋蓋印發表,翌日任張志潭為國務院秘書長)。

  (2)特任劉鎮華署陝西省長(劉於3﹐28抵西安)。

  (3)軍政府通告各國,不承認國會解散後北京非法政府與各國締結一切契約借款。

  3﹐24(二,一二)

  (1)梁士詒自香港到天津,晤徐樹錚。

  (2)奉軍將領楊宇霆、張景惠、吳俊陞等到天津。3﹐25(二,一三)

  (1)日外相本野與中國公使章宗祥成立共同防敵換文。

  (2)徐樹錚電徐世昌、段祺瑞,請慎選財政總長,並以方樞代張志潭為國務院秘書長(不滿段芝貴)

  。(3)奉軍第三混成旅開抵安徽宿州。(4)李烈鈞督粵桂滇軍克廣東陽江,大破龍濟光。

  (5)山西增設方山縣。

  3﹐26(二,一四)

  (1)北軍第三師吳佩孚、第七師張敬堯佔長沙(譚浩明先退)。

  (2)徐樹錚電李純,共釋前嫌,津浦路奉軍兩旅(即張懷芝第二路援軍)暫駐臨城韓莊及宿州固鎮(3﹐23李有電致徐)。(3)徐樹錚、梁士詒、周自齊在天津商定財政總長由總理或曹汝霖兼任,另以吳鼎昌為次長。

  3﹐27(二,一五)(1)特任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省長。

  (2)曹錕電徐樹錚,指摘陸軍部、財政部於軍費械彈推延支吾(徐即轉段祺瑞)。

  3﹐28(二,一六)

  (1)特任藍建樞為海軍總司令。

  (2)俄新黨擬在哈爾濱起事,中東路會辦高士儐即派軍彈壓。

  (3)孫中山函覆日人頭山滿、犬養毅,不克東去,另派朱執信前往(3﹐10頭山等有信來)。3﹐29(二,一七)

  (1)特任陸徵祥、錢能訓、段芝貴、劉冠雄、傅增湘、朱深、田文烈、曹汝霖為外交、內務、陸軍、海軍、教育、司法、農商、交通總長,曹兼署財政總長(原任財長王克敏、司法總長江庸去職,第三次段內閣成立)。

  (2)特任孟恩遠為吉林督軍(孟前以與李純通被免職,並未交代),田中玉仍回察哈爾都統本任。

  3﹐30(二,一八)徐樹錚電吳佩孚祝捷。

  3﹐31(二,一九)任命吳鼎昌為財政次長。

  4﹐1(二,二0)任命馬麟署甘肅提督,馬廷勷署涼州鎮總兵。4﹐2(二,二一)

  (1)孫大元帥電唐繼堯,論改組軍政府問題,聲明如能達護法目的,無不可退讓。

  (2)授曹錕、張敬堯、吳佩孚勛位勛章,並賞前方將領三十萬元。

  4﹐3(二,二二)

  (1)徐樹錚到北京,與段祺瑞、徐世昌商進兵廣東,即由國務院致電湘贛閩浙督軍及張懷芝。

  (2)張懷芝部施從濱師攻佔湖南醴陵。

  (3)日本使館武官齊藤告徐樹錚、曹錕,請日政府向南軍再提和談。4﹐4(二,二三)山東魯南一帶土匪猖獗,共分五大股。

  4﹐5(二,二四)

  (1)北京海軍部派軍艦至海參崴,並由吉林派陸軍前往。

  (2)日英軍登陸海參崴。

  4﹐6(二,二五)綏遠時疫肅清。

  4﹐7(二,二六)安徽督軍倪嗣沖到北京,力勸段祺瑞、徐世昌繼續用兵(4﹐5徐樹錚迎之於濟南,4﹐15回蚌埠)。

  4﹐9(二,二八)徐樹錚調奉軍兩旅南下。

  4﹐10(二,二九)

  (1)廣州護法聯合會向非常國會提出軍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

  廢大元帥職改設總裁)。

  (2)黑龍江黑河警備總司令部成立,巴英額任司令,防俄亂。

  4﹐11(三,一)(1)孫大元帥邀國會議員談話,反對改組軍政府。

  (2)李烈鈞督林虎、劉志陸、魏邦平、朱培德等克廣東電白,再破龍濟光部(龍軍副司令黃棠興降)

  。

  (3)陳炯明之援閩粵軍自汕頭進駐三河壩,決進攻福建。

  (4)外交部電黑龍江督軍鮑貴卿嚴禁謝米諾夫在滿州里一帶招募華工。

  4﹐12(三,二)川邊鎮守使陳遐齡向北京請援。

  4﹐13(三,三)

  (1)北京勸業場被焚。

  (2)曹錕請調吳佩孚部回駐岳州。

  4﹐14(三,四)曹錕自漢口電馮國璋、段祺瑞,辭宣撫使並請給病假(傳徐樹錚謀\奪其直隸地盤)

  。4﹐15(三,五)(1)北軍第二路張懷芝部師長施從濱攻佔湖南攸縣。

  (2)內務部召集全國河務會議。

  (3)英教士在福建被海盜戕殺。4﹐16(三,六)日人在山東所設民政署正式成立,山東省議會請速向日使交涉。

  4﹐17(三,七)(1)浙江第一師師長童葆暄由溫州海道援福建。

  (2)隴海鐵路火車在碭山被劫。4﹐18(三,八)

  (1)贛南鎮守使兼攻粵總司令吳鴻昌、贛軍旅長丁效蘭、王慶餘攻佔廣東南雄(謀\援龍濟光)。

  (2)李烈鈞克高州,龍濟光軍棄城走(李旋北去,龍部黃承北守雷州,歷八十餘日始下)。(3)駐豫鄂間之奉軍第四、第五混成旅編為第一支隊,張景惠任支隊長。

  (4)徐世昌出京返河南輝縣。(5)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組織之新民學會成立於長沙。

  4﹐19(三,九)(1)譚延闓自上海到廣西武鳴,晤陸榮廷(尋派張其煌入湘,與吳佩孚接洽)。

  (2)藏番陷昌都,邊軍統領彭日昇降。

  (3)庫倫都護陳毅電告外交部,外蒙已拒絕俄紅黨領事。

  4﹐20(三,一0)

  (1)國務總理段祺瑞偕吳鼎昌、曾毓雋、葉恭綽自北京赴漢口。

  (2)徐樹錚自天津到漢口(次日偕奉軍支隊長張景惠等赴信陽迎段祺瑞)。

  (3)北軍吳佩孚部蕭耀南旅佔領湖南衡山。4﹐21(三,一一)

  (1)段祺瑞抵漢口,河南督軍趙倜同行,晤曹錕、王占元,商湘粵軍事。調奉軍兩旅南下。

  (2)桂軍譚浩明自衡陽退永州。

  (3)廣東滇軍第三師張開儒部敗贛軍,奪回南雄。

  (4)全國商會聯合會在天津開會,請求息爭,及宣布中日共同出兵西伯利亞條件。(5)公布僑工出洋條例。4﹐22(三,一二)大成張庫汽車公司開車。

  4﹐23(三,一三)

  (1)北軍吳佩孚佔領湖南衡陽。

  (2)段祺瑞偕王占元赴漢陽,查看兵工廠。

  (3)奉天財政廳長王永江向日本朝鮮銀行訂借日金三百萬元,整理奉省官銀局。

  (4)後藤新平任日本外務省大臣。

  4﹐24(三,一四)

  (1)段祺瑞在漢口召曹錕、張懷芝、王占元、趙倜會議,並晤日法英領事(張懷芝今自江西至,李純、陳光遠、張敬堯未到)。

  (2)湘軍師長趙恆惕、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大敗北軍施從濱,佔領攸縣。

  4﹐25(三,一五)

  (1)段祺瑞由漢口東去(隨行之【楚材】兵艦在黃州附近撞沈招商局之【江寬】輪船,溺斃約四百人),當日抵九江,江西督軍陳光遠來晤。

  (2)廣東討龍軍林虎等克廣東化州(4﹐26沈鴻英、劉達慶克廣州;4﹐28克遂溪)。

  4﹐26(三,一六)曹錕、張懷芝、倪嗣沖電請馮迅速召集新國會。4﹐27(三,一七)(1)段祺瑞抵南京,與江蘇督軍李純、安徽督軍倪嗣沖、上海護軍使盧永祥會議。

  (2)公布民國七年六厘短期公債條例,總額四千八百萬元。

  (3)中東鐵路公司股東會在北京開會,選舉董事七人,總公司遷設北京,中俄人分任總協理。4﹐28(三,一八)(1)段祺瑞自南京回抵北京。

  (2)徐樹錚自漢口抵長沙(5﹐1回漢口;5﹐4抵北京)。

  (3)湘軍師長趙恆惕及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再敗北軍第二路張懷芝部魯軍第一師長施從濱、蘇軍第六混成旅長張宗昌及安武軍李傳業,佔領湖南醴陵,湘西南軍亦敗北軍陳復初,佔常德(南北軍紀律均極惡劣,醴陵受禍尤重)。

  (4)北軍吳鴻昌、丁效蘭等再佔廣東南雄(軍政府以李根源為粵贛湘邊防軍務督辦禦之)。(5)東京中國學生千餘人開會,反對中日共同防敵協定,遭日警干涉。

  4﹐29(三,一九)(1)庫倫都護陳毅電告外交部,外蒙於中央派兵進駐,已不堅拒。

  (2)山東土匪侵入直隸南部。

  4﹐30(三,二0)

  (1)交通兼財政總長曹汝霖與日商中華匯業銀行訂立有限電報借款二千萬日元,作擴充西北電信及修理舊有電臺與添設無線電之用,許以將來電信借款之優先權,以政府已設之電信及其收入金全部為擔保(西原借款之一。法、丹公使曾抗議)。(2)湘軍趙恆惕部進佔株洲,敗北軍第七師,奉軍第五混成旅闞朝璽部自岳州來援。

  5﹐1(三,二一)

  (1)曹汝霖向日本訂立濟順鐵路借款二千萬元,以該路為抵押。(2)發行民國七年短期公債,總額四千八百萬元,又長期公債四千五百萬元。

  5﹐2(三,二二)

  (1)日使要求認可本年三月湖南省與日商訂立之售賣水口山鋁礦合同。

  (2)蘇玄瑛(曼殊)卒於上海,年三十五歲。

  5﹐3(三,二三)(1)督辦京畿一帶水災河工善後事宜熊希齡與美商訂運\河借款墊款美金二十萬元。(2)李烈鈞自廣州到韶關,部署粵北軍事。

  (3)俄紅軍連日侵入唐努烏梁海。

  5﹐4(三,二四)(1)廣州非常國會通過軍政府組織大綱修正案,改設七政務總裁,孫中山即向該會辭海陸軍大元帥職,並發宣言斥責武人爭雄。

  (2)北京國務院通電否認由臨時參議院代行國會一切職權。

  (3)任命陳籙為外交次長(代高而謙)。

  (4)派嚴式超為烏梁海調查員。

  5﹐5(三,二五)湘軍自醴陵退往攸縣(湘軍受北軍第十一師李奎元截奪,5﹐1零陵鎮守使劉建藩在株州落水死,趙恆惕退耒陽郴州)。

  5﹐6(三,二六)東京中國學生救國團(5﹐5成立)開會反對中日共同出兵防敵協定,被日警毆打拘捕。

  5﹐7(三,二七)北軍再佔湖南醴陵攸縣。

  5﹐8(三,二八)

  (1)奉軍第一支隊長張景惠到長沙(轄闞朝璽、鄒芬兩旅,即進駐醴陵)。(2)湘軍奪回寶慶(5﹐12再為張敬堯部所佔)。

  (3)外交部通知俄使館,本月起暫停付俄國部份之庚子賠款。

  (4)特派章宗祥與瑞士簽訂通好條約。

  (5)東京中國學生憤日警凌辱,開始罷學歸國。

  5﹐9(三,二九)

  (1)江蘇督軍李純派兵援江西。

  (2)湖南督軍張敬堯電段祺瑞主暫行停戰,從事調和(5﹐12段電復不允,堅主平粵或佔粵要隘)

  。5﹐10(四,一)

  (1)援閩粵軍左路許崇智由蕉嶺進佔福建武平下壩(中路陳炯明由大埔進,右路鄧鏗守黃岡饒平)。

  (2)日本代辦芳澤謙吉為中國學生反對中日共同防敵協定,要求中國外交部禁止。

  5﹐11(四,二)廣東督軍莫榮新拘捕滇軍第三師長兼軍政府陸軍總長張開儒,槍斃次長崔文藻(開儒曾通電擁護孫中山,復不服從唐繼堯命令,莫榮新誣以侵吞軍餉)。

  5﹐12(四,三)(1)罷學回國之留日學生在上海設立救國團本部,王兆榮、阮湘、曾琦、喻育之、溫晉城、龔德柏等主之,天津等地有支部,旋刊行救國日報。

  (2)日使林權助通知外交部,俄國已將老少溝至長春鐵路售與日本(5﹐16俄使庫達攝夫對外交部已有同樣通知)。5﹐13(四,四)廣東中國銀行停止營業。

  5﹐14(四,五)龍濟光敗遁廣州灣。

  5﹐15(四,六)

  (1)伍廷芳、陸榮廷、唐繼堯、林葆懌、劉顯世、譚浩明、熊克武、程潛、李烈鈞、李根源、陳炯明、莫榮新電馮國璋,反對段祺瑞與日本訂立密約,並主組織和平會議,解決一切(梁士詒與西南已有接洽)。

  (2)中東鐵路俄工罷工(5﹐17復工)。5﹐16(四,七)

  (1)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簽字(徐樹錚在京促成。1919﹐3﹐14發表)。(2)徐樹錚電請淞滬護軍使盧永祥懸賞緝捕密謀\煽惑之陸建章、孫洪伊。

  5﹐17(四,八)禁止與敵國通商。

  5﹐18(四,九)

  (1)天津全國商會聯合會通電反對中日軍事協定,並推代表向北京請願。

  (2)廣州國會非常會宣布修正軍政府組織大綱。

  (3)伍廷芳、林葆懌、莫榮新、吳景濂通電說明改組軍政府原因。

  (4)北京京報抨擊中日軍事協定,斥段祺瑞賣國(京報主編陳友仁因是被捕)。

  5﹐19(四,一0)

  (1)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簽字(1919﹐3﹐14發表)。

  (2)四川靖國軍熊克武、呂超佔領川北昭化,敗劉存厚、鍾體道。

  5﹐20(四,一一)

  (1)廣州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唐紹儀、唐繼堯、孫文(中山)、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岑春烜七人為軍政府政務總裁,岑春烜兼內政部長(後改為任可澄,由次長冷遹代),伍兼外交部長,陸兼陸軍部長(莫榮新代),林兼海軍部長,孫兼司法部長(未就,由徐謙、謝持相繼代),唐紹儀兼財政部長(未就,由伍兼代),唐繼堯兼交通部長(趙蕃代),李烈鈞為參謀\部長(章士釗為軍政府秘書長,張群為副官長)。並推居正、焦易堂為代表,敦請孫中山就總裁職。

  (2)吳佩孚等電曹錕,謂武力解決非易,請速謀\結束,曹錕據以轉告馮國璋、段祺瑞。5﹐21(四,一二)(1)孫中山不就軍政府政務總裁職,離廣州。

  (2)留日歸國學生聯合北京大學及各專門學校學生二千餘人向總統馮國璋請願廢除中日軍事協定(天津、上海、福州等處學生亦有表示)。

  5﹐22(四,一三)俄國共黨侵入外蒙古恰克圖、三音諾顏等處。

  5﹐23(四,一四)徐樹錚自北京到漢口,曹錕告以所部不能再任前敵,並力請去陸軍總長段芝貴(段聯絡張敬堯、吳光新,共抗直系,曹大不悅)。

  5﹐24(四,一五)

  (1)徐樹錚電吳佩孚,目前不宜劃界停戰。(2)孫中山抵汕頭,許崇智部攻佔福建上杭。

  (3)日本議員團分組先後抵北京、廣州、濟南、天津、上海、漢口。

  5﹐25(四,一六)湖南前線南北軍會商停戰。5﹐26(四,一七)

  (1)孫中山到粵東三河壩,晤陳炯明。

  (2)廣州國會非常會議參眾兩院議長林森、吳景濂電請孫中山就軍政府總裁職。

  (3)川邊藏蕃進犯同普,進逼巴塘。(4)徐樹錚到衡陽晤吳佩孚。5﹐27(四,一八)徐樹錚與吳佩孚商定,允直接撥付吳部二十萬元,另給以將軍名號,俟奉軍抵茶陵安仁,吳即進向韶關,直下廣州。

  5﹐28(四,一九)

  (1)徐樹錚、吳佩孚接洽情形,即電段祺瑞報告,並離衡州北返。(2)馮國璋接見岑春烜之代表章士釗,商南北和議(6﹐7二次接見)。

  5﹐29(四,二0)

  (1)英美日三使照會外交部,要求湖南督軍及將領個人應負外人所受之任何損失(美使芮恩施復口頭要求嚴命各將領負搶掠之責)。(2)徐樹錚電段祺瑞,請財政部即電令漢口中國及交通銀行歸還吳佩孚借款二十萬元(實交八萬元,是日徐自衡州抵漢口)。

  (3)直隸督軍兼第一路司令曹錕以不滿徐樹錚衡州之行,稱病離漢口北去。(4)駐廣東香山警衛軍統領袁帶受北方運\動,叛變,與護沙軍統領林警魂戰(6﹐6省軍敗袁帶,克香山)。

  (5)匪劫直隸欒城縣。

  5﹐30(四,二一)

  (1)中日軍事協定說明書發表。(2)援閩粵軍左路許崇智佔永定。(3)駐京英使抗議陝西破壞禁煙條約。

  5﹐31(四,二二)

  (1)奉軍許蘭洲開往豫西,準備入陝援川(因陝軍在川北失敗)。

  (2)龍濟光到北京請援。

  (3)裁撤第十七師,改為湖南陸軍第一旅,朱澤黃任旅長。6﹐1(四,二三)

  (1)徐樹錚電奉、皖、湘、浙、晉、陝、豫、鄂、閩、魯、黑各省,布署國會議員選舉。

  (2)孫中山離汕頭赴日本。

  (3)陸榮廷宣布就軍政府總裁職。

  (4)新疆督軍楊增新宣布戒嚴(因俄國革命黨與回人在新疆邊境衝突)。

  6﹐2(四,二四)(1)徐樹錚自漢口到北京,即電吳佩孚,告以段祺瑞允授以【

  孚威】將軍名號。

  (2)李烈鈞督滇軍成桄克南雄,敗贛軍吳鴻昌等。

  (3)江西匪陷鄱陽(6﹐6又陷都昌)。(4)廣東西江大水為災。

  6﹐3(四,二五)

  (1)各省省議會代表會議宣言要求南北停戰。

  (2)福建北軍臧致平師攻佔廣東黃岡。(3)授吳佩孚為孚威將軍。

  6﹐4(四,二六)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等主調和南北,推徐世昌斡旋。

  6﹐5(四,二七)吉林督軍孟恩遠派兵赴哈爾濱防守中東路。

  6﹐6(四,二八)

  (1)援粵閩浙軍童葆暄師佔廣東饒平。(2)徐世昌到北京。

  (3)吉林方正縣為匪所陷。

  6﹐7(四,二九)

  (1)徐樹錚電請直、魯、豫、奉、黑、鄂、湘、浙、閩、晉、陝、甘各省禁阻省議會代表赴南京(各省議會代表定6﹐3在南京開會,請早息內爭)。

  (2)徐樹錚電閻錫山、陳樹藩,布署國會議員選舉,嚴防民黨人士入選。(3)段祺瑞拒絕留日歸國學生宣布中日條約之要求。(4)閩軍奪回永定。(5)英與日本商共同出兵西伯利亞問題。

  6﹐8(四,三0)

  (1)山東督軍兼第二路司令張懷芝自江西回濟南(時段祺瑞擬任張為援粵司令,將第一、第二兩軍合併)。

  (2)奉軍司令孫烈臣到長沙,張景惠電徐樹錚,謂糧草告匱,菜蔬斷絕,請嚴飭整頓。

  (3)徐樹錚到瀋陽。

  (4)留日歸國學生在上海開全體會議,籌開國民大會,拒絕中日軍事協定,提倡國貨。

  6﹐10(五,二)

  (1)四川熊克武部第五師呂超再敗劉存厚、鍾體道,佔領廣元(6﹐8),劉等退陝邊寧羌(旋乘原駐陝南之第二十二混成旅長管金聚北去,佔有漢中)。

  (2)孫中山到日本門司。6﹐12(五,四)

  (1)徐樹錚與曹錕、張懷芝、龍濟光會於天津,商對南戰事(

  6﹐14安徽督軍倪嗣沖抵津,勸曹、張再戰)。

  (2)廣州國會議員開正式會議(仍不足法定人數)。

  6﹐13(五,五)

  (1)駐日公使章宗祥與瑞士代表在東京訂立中瑞通好條約(仍許與領事裁判權)。

  (2)陝西靖國軍樊鍾秀部佔潼關(翌日退出)

  。

  6﹐14(五,六)

  (1)前陝西督軍炳威將軍陸建章因反對對南用兵,被徐樹錚槍斃於天津奉軍司令部(此事與倪嗣沖有關)。(2)徐樹錚電令長沙孫烈臣,命在湘奉軍第三旅剋日進駐安仁茶陵以南地區(孫藉口勢孤不進)。

  (3)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佔湖南常德。(4)馮國璋代表張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