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

长孙无忌 | 政书 | 连载中

《唐律疏议》是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和注疏,本书对其作了译注。《唐律疏议》是我国古代封建法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部法典,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它都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古时读之者甚多,但由于其离我们年代久远,相对而言,其文字艰涩,内容深奥,现代极少有人能轻松理解。本书正是出于此原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并解读。全书以其问世之故事开篇。

34.65 万字 | 2019-04-07 13:44更新

水经注

郦道元 | 地理 | 连载中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已经散失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开,补足四十卷。郦道元(公元469年?~公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中国中部河北)人。在北魏宣武帝、孝明帝两朝为官,先后任冀州刺史的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任御史中尉。不论在地方还是中央,他为政都以严厉出名。后来,雍州刺史萧宝夤图谋叛乱,嫉恨郦道元的大臣阴险地上奏,推荐他进行安抚。萧宝夤害怕他来后于己不利,派兵将郦道元杀害。  郦道元博学广识,足迹遍及长城以南,秦岭和淮河以北,书中的很多材料是他实际调查取得的。在《水经》里只记载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条,而郦道元的注竟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之多,注文有三十万字,比经文也增多了二十倍。  此书以水道为纲,同时记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历史故事也在其中详细记载。他还记录了水利设施约三十处,对很多伟大工程表示了敬意。对于从书本或实际调查均无法弄清楚的问题,他也如实记述,如“未知所从”、“非所详也”。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38.36 万字 | 2019-04-06 23:16更新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赵超 | 传记 | 连载中

  一、本書收入漢代至北周及陳代的墓誌材料。高昌國的墓誌,以北周大定元年為準,收至延昌二十一年。現無拓片者及原石嚴重殘損,拓片無法辨識者均不收入。  二、東漢時期的刑徒磚銘、畫像石墓題記、墓門、神位、柩銘等一般不予收入。東漢至晉代的模印墓磚也不收錄,請參見《廣倉磚錄》、《恒農磚錄》、《千甓亭古磚圖釋》、《溫州古甓記》等有關圖錄。  三、所收墓誌均以繁體標準字錄文。各種異體、別體均改為通行正字。假借字一般不改動,保持原狀。在個別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加注說明。原墓誌銘文中的衍字、脫字、重文、錯字等現象均保留原狀,未加改正。請在閱讀時予以注意。如有不通之處,均為原誌刻寫中固有的問題。  四、限于條件,無法附著拓片圖版,僅能在每件墓誌錄文後注明拓片出處,以資參考。為查對便利,錄文中在原誌石每行末字下加以」號區分行款。限于篇幅,原誌石中空格未予保留。  五、原誌石殘泐不清,無法確識之字,以□號注明。  六、錄文均採用新式標點,惟文中書籍等專用名稱及引語不另加以引號。  七、墓誌排列以時代年號為序。均以葬年月日為準。依次為:漢、三國、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後燕、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高昌。同一年中年號改動者,依葬月所屬年號歸屬。  八、本書收錄的新近出土墓誌材料截止至一九八六年。  九、目錄中各誌的定名採取以下方式:凡有首題者均移錄首題。無首題,而誌文首行言及誌主名號者移錄首行前數字。無法以上二種方式命名者代為擬名,直稱某某(誌主)墓誌。

36.15 万字 | 2019-04-06 22:39更新

明季北略

计六奇 | 别杂史等 | 连载中

作者:(清)计六奇 撰

32.48 万字 | 2019-04-06 20:38更新